文旅部铁拳整治强制购物!32起案例曝光灰色产业链
近年来,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,强制购物、低价团陷阱等问题也屡禁不止,严重损害了游客的权益和旅游行业的形象。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(以下简称“文旅部”)再次出手,集中曝光了32起涉及强制购物的典型案例,并展开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旅游市场乱象。
一、强制购物为何屡禁不止?
强制购物,俗称“宰客”,通常表现为导游或旅行社以低价团吸引游客,随后在行程中通过各种手段逼迫游客购物,从中牟取高额回扣。这种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-
低价团的诱惑
许多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,往往会被“超低价”“零团费”等宣传吸引,但实际上,这些低价团往往通过强制购物来弥补成本。 -
灰色利益链
部分旅行社、导游与购物店形成利益联盟,游客购物后,导游能拿到高额提成,甚至有些导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购物回扣。 -
游客维权意识不足
部分游客在遭遇强制购物时,因怕麻烦、担心影响行程等原因选择忍气吞声,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。
二、文旅部重拳出击,32起案例曝光
此次文旅部公布的32起典型案例涉及全国多地,包括云南、海南、广西等热门旅游目的地。部分案例显示:
- 云南某旅行社:以“纯玩团”名义招揽游客,实际行程中导游威胁游客“不购物不准离开”,甚至辱骂游客。
- 海南某购物店:与旅行社勾结,以“政府扶持项目”为幌子,诱导游客高价购买劣质珠宝。
- 广西某导游:强制游客购买“特产”,并威胁“不买就取消后续行程”。
文旅部表示,这些行为严重违反《旅游法》和《旅行社条例》,已对涉事企业和个人依法处罚,并列入旅游市场“黑名单”。
三、如何避免掉入强制购物陷阱?
作为游客,如何避免成为强制购物的受害者?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:
-
警惕“超低价”旅游团
如果某条旅游线路价格远低于市场价,很可能存在强制购物或隐形消费,务必谨慎选择。 -
签订正规合同
报名参团时,务必与旅行社签订正规合同,明确行程安排、购物次数等内容,避免口头承诺。 -
保留证据,及时投诉
如遇强制购物,可录音、录像取证,并向当地文旅部门或12301旅游投诉热线举报。 -
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
尽量选择有资质、口碑好的旅行社,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报名。
四、行业整顿需持续发力
文旅部的此次行动无疑是对旅游市场乱象的强力震慑,但要彻底根治强制购物问题,仍需多方努力:
- 加强监管:各地文旅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,定期暗访抽查,严惩违规行为。
- 提高导游待遇:部分导游因收入低被迫依赖购物回扣,旅行社应合理支付导游薪酬,减少灰色收入依赖。
- 游客理性消费:游客应提高警惕,不贪图便宜,选择透明、规范的旅游产品。
结语
旅游本该是放松身心、享受美景的美好体验,强制购物却让许多人“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”。文旅部的铁拳整治,无疑给行业敲响了警钟。希望未来旅游市场能更加规范,让游客真正享受到“放心游”“开心购”。
如果你在旅游中遭遇过强制购物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,让更多人提高警惕!